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怎樣看待嬰兒又哭又鬧

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想法,現在的孩子得到了愛、受到了良好的照料和餵養,可為什麼總是又哭又鬧呢?實質上,哭喊是嬰兒與周圍環境(包括人)進行溝通和交流資訊的一種重要方式,也是人類進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這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,許多學府及兒童發展學專業人員都正在尋求解決嬰兒哭喊的辦法。

  由於饑餓、熱、寒冷、噪音或明確的疾病所引起的嬰兒哭鬧是容易處理的。然而,由於過度疲倦或過度刺激所引起的哭鬧就沒有那麼容易對付。如果上述需求得到滿足後,嬰兒還持續地哭鬧,這就會使嬰兒的雙親深感不安和沮喪。

  1-嬰兒的哭喊類型嬰兒的年齡以及每天哭喊的次數有一定的模式。從出生到3個星期,嬰兒睡眠多。他們哭喊的時間不長,比較容易解決。從3周到3個月,嬰兒開始更多地處於覺醒和活動狀態,他們的哭鬧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。據觀察,他們的哭喊、不安的行為可大致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:

  (1)可以解釋的或“預料之中的哭鬧”:哭鬧有明顯的原因,這些原因一解決,哭鬧就平息了。例如給吃的、搖晃、拍一拍、洗澡或散步等方法通常都可以使嬰兒平息和安靜。有時候,嬰兒哭喊是由於發生了具體的疾病,例如尿路感染,耳咽管充血水腫以及消化道不適等。

  (2)不能解釋的或“預料之外的哭鬧”:其原因很難確定。嬰兒每天都有達種哭鬧,如果時間不長當屬於正常行為。大約80%的健康嬰兒有這種現象。除了那些提示嬰兒有需要的哭喊,父母發現嬰兒在要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每天(24小時中)還要哭上1~4小時。哭鬧通常發生在傍晚,早晨很少發生,但也可在24小時中的任何時間發生,被母親理解為“煩人”。

  (3)長時間的無法解釋的哭鬧:研究者估計,大約有1026~35%的健康嬰兒在白天或夜裏長時間的哭喊。這類發生在健康的、得到很好照料的嬰兒中的哭喊是難以解決的,沒有人知道這為什麼發生,嬰兒不會說給我們聽,也沒有一個適於所有嬰兒的解決辦法。

  2.解決哭鬧的措施

  (1)避免饑餓:母乳餵養的嬰兒在他們接受了頻繁的充分的哺喂時,通常也有幾次哭鬧,這不表明奶水供應不夠。健康嬰兒中發生的無法解釋的哭喊一般不是因為餵養問題引起。但也不要孩子一哭就餵奶止哭,中國醫學《證治準繩 乳哺》認為:“小兒啼未定,氣息不調,母不可以乳飲兒,蓋恐乳不得下,停滯胸膈,則為嘔吐也。”又說:“盛啼不可食乳,恐氣逆不順,聚而為逆,亦能成驚風也。”

  (2)給嬰兒稱重:借此評價他們的生長情況是最為可靠的判定是否饑餓的辦法。如果孩子吃飽了之後還哭鬧,那麼這個孩子的哭喊就和母乳餵養元關。

  (3)排除醫學原因:在不能確定以上原因時,細緻觀察有無潛在的或隱性的疾病原因或其前驅徵象。

  (4)包裹嬰兒時採用舒適的屈曲位。輕輕搖晃和拍拍嬰兒,或抱著或背著嬰兒輕聲歌曲、悠閒信步。

  (5)帶孩子走路或做其他一些溫和、有節奏的活動。

  (6)播放音樂或其他有節奏的聲音。

  (7)如果母親無法解決孩子哭鬧的時候,就讓孩子哭一會兒。吃飽了的嬰兒在睡覺之前有時候也要哭上20~30分鐘。

  嬰兒哭喊時,雙親要靈活使用各種可能的解決辦法。不要太溺愛自己的孩子,在他哭鬧時總是把他抱起來,也不要任由他哭而不管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