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喝茶有道

茶,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講,談不上品,只算是喝,其功效作用只是解渴。然而在這喝的過程中,似乎隱約的感觸到了表達不清的某些或道理或感悟的東西。我喝茶偏向於紅茶或黑茶,更喜歡喝滾燙的濃茶,也許是戀著喝到嘴裏的苦,順著喉嚨留在胃裏暖暖的香。曾見過別人詮釋茶藝文化,笨拙的自己至今也沒有弄明白其中的步驟和原理,只是覺得看著美、喝著香。按專業的說法,泡茶之前應該根據茶葉的本身,來決定水的溫度。一般用來泡茶的水質、溫度和茶具會直接影響茶的口感。用專業術語講,泡茶應該有第一泡、第二泡、第三泡……說道“洗茶”,因為一直不知道要洗去什麼,所以會免去這“繁瑣”,管“洗茶水”叫第一泡。

  每到午夜子時,這個時候,都是屬於我的。或進入夢鄉與周公相會,或由著思緒無止盡的蔓延。一本書、一杯茶,飄著香,品著澀,伴一首老歌勾起了我許久前的記憶,別人的、自己的。

  苦,這濃黑的“第一泡”是苦的,嘴裏的苦,使我腦海裏閃念出“萬事開頭難”。凡事在開頭時,誰說不會經歷苦呢?至於這苦是在胃裏還是在心裏,會成為今後成長甘甜的見證,或是成為一蹶不振的理由,與茶無關!

  澀,“第二泡”更多的是澀,不知是習慣了這苦,還是真的沒那麼苦了,總之“第二泡”會好入口些。看著杯中茶在沸水中曇花一現的起舞後,毫無留戀華麗轉身靜靜的謝幕,不會留下隻字片語,留在身後的也許只有品過的人,才知道澀的味道。一次次的起舞、反反復複的謝幕,依然依舊,然而卻帶走了許多,留下了似水非水的那般,叫人心疼。

  純,用“純”形容這“第三泡”,似乎有些欠缺,卻又找不到更合適的字眼,沒有了舌尖的苦澀,那種厚重之感依然還在。

  香,“第四泡”的顏色似乎淡了許多,到這個時候,吃過飯的人消化的差不多了,沒吃飯的人該餓了。胃裏的香似乎勾起了“饞蟲”。感受茶香之餘,杯中的會出現零星的“茶屑”,隨著越喝越淡的茶,會越來越多。想想自己亦如此,隨著年齡的增長,或優點或缺陷留在了自己看到看不到的身上。然而,杯中的茶屑卻難以掩蓋茶與身居來的香。

  淡,我一直戀著“苦”,念著“澀”,想著“純”,喝著“香”,一切過後只剩“第五泡”的淡了,再往後只會有不同於水含著香的越來越淡。也許會有人想著,茶淡了,換一壺便是,那麼人生經歷的“這壺茶”該如何換?其實最值得“品”的也許就是一個字“淡”。最解渴的也是這淡淡的茶水,這是一種不驕不躁、耐得住寂寞、受得住誘惑的磨練、考驗。在品淡的同時,內心便會不由的靜下來,慢慢的積蓄著一種本能,讓自已可以承受“第二壺茶”的苦、澀、純、香、淡……

  從起點到終點,一個大大的圓。“茶水”淡到極限只會回到最初用來泡茶的水,給世人展示了看似複雜實則簡單的世間輪回。無論第幾壺,終歸逃不過一個“淡”字,相同的水泡相同的茶,不同的人會喝出不同的味道,何必計較太多。

  心態對了,味就對了;

  人做對了,事自然也就對了!
返回列表